close

红螯螯虾营养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友慧 叶金云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l  研究水产动物的天然食性对开发人工配合饲料是极为有用的(Louis HEvans1997)

 

l  红螯螯虾的天然食性被归于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为主(Momot 等,1988 )

 

l  Brien(1995)观察了其胃中的食物组成,发现以各种浮游生物和丰富的植物性有机碎屑为主,同时也有新鲜的水草和少量的螺、蚌、小鱼和小虾等动物性饵料被发现;

 

l  Hessen&Skrudal(1979)观测到成年虾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比较单一,且以植物食性为主;Jones(1995a)报道,刚孵化的幼虾在具有浮游动物的水体中生长更好。

 

l  最近有关红螯螯虾消化道酶系统个体发生与食性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进一步显示:消化道在个体发生初期表现为高水平的蛋白酶活性和较低水平的淀粉酶活性,而随着个体的生长,蛋白酶水平下降,而淀粉酶水平开始上升,同时也伴随着植物性饵料逐渐增多(MSRB Fegueiredo&AJ Anderson2003)

 

l  为了了解红螯螯虾幼体饲料的最适蛋白质水平,Meade& Watts(1995)Anson&Rouse(1994)通过评价不同营养水平饲料的生长效应后认为,35% 的粗蛋白足以维持红螯螯虾幼体生长的需要。

 

l  Keefe& Rouse(1999)的研究显示,33% 的粗蛋白在实际投饲中对于体重小于1 g的红螯螯虾幼苗的营养是足够的。

 

l  ECortes—Jaeinto(2003)对初始重为(108±034)g的红螯螯虾幼苗,经过60 d的精制日粮蛋白质梯度试验(粗蛋白:20% 、25% 、31% 、37% 、43% 、49% 、55)表明:31%的粗蛋白有最大的平均日增重364%和绝对生长率(SGR)96 g,当蛋白水平高于55% 或低于20%时对螯虾的成活率有显著下降,当粗蛋白在25% ~43% 的范围内,它们的饲料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同时,经过二次曲线回归,计算得到1 g左右红螯螯虾最适蛋白需要量为342 %。

 

l  色素是螯虾营养中必需的一部分,缺乏类胡萝b素易引起螯虾甲壳体色变浅和危及螯虾的成活率(D’Abramo&Robinson1989)

 

l  甲壳动物在使用配合饲料的养殖过程中,通常会表现出色素供应不足(Huner&Meyers)

 

l  人工合成的8一胡萝卜素、虾红素、虾青素以及一些天然色素丰富的青绿饲料通常被用作甲壳动物的色素添加剂。

 

l  Laura AMuzinic(1998)报道了饲料中添加3种类胡萝b素对红螯螯虾生长、成活率和着色效果,其结果认为,在红螯螯虾饲料中色素的添加水平为100 mgkg较为适宜,其中添加有人工合成虾红素、p一胡萝b素和苜蓿粉的螯虾体色与不添加存在显著差异,且使用苜蓿粉的效果要优于人工合成的p一胡萝b素和虾红素,而对红螯螯虾的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没有统计差异。

 

l  保持红螯螯虾的野生体色是提高其商品性的重要因素,在我们今后的养殖研究中,如何利用常规的饲料原料来补充红螯螯虾对色素的需要,将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釣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